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员风采 -> 正文

基于“一课五结合”教学体系的创新型模式课程改革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发布日期:2024-08-19    点击量:



孙笑天,中共党员,三级教授,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哲学理论创新和思政课教学改革。曾荣获辽宁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学示范课一等奖,全国公安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二等奖,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辽宁省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体系概论)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结题通讯鉴定专家。



一、课程基本情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全校本科各专业的通识必修课,共48学时。《概论》课教学团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 课程名称


二、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核心观点理解困难,内容多不知从何入手,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存在短板等“痛点”,开展《概论》课教学改革。

2  创新型课程改革背景

三、创新课程改革的思路

在《概论》课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团队的教师们经过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和有序推进,教学效果明显好转,教改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校外专家的认可。

3  “一课五结合”创新性课程改革思路

四、创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随着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概论》课堂呈现出“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真正实现理论有深度,实践有温度。

4  教学环境


5  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线上线下集体备课精心准备;课中,教师线上线下精彩讲授;课后,教师线上线下精心设计课内实践各环节。

图6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教师教学团队线上线下集体备课精心准备,仔细研究课程教学内容。

2.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做好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习任务单等。

3.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和相关活动的通知等。

7  学习通发布教学信息

教师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布置有关课内实践知识竞赛相关作业和活动要求,见下图:

                             课内实践环节通             课内实践竞赛练习通知

                               课内实践竞赛练习通知             课内实践决赛通知

   

8  学习通发布课内实践教学信息


9  教师腾讯会议线上集体备课


图10 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教师集体备课



(二)课中教学

1.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进一步开展教学法研讨和实践。

2.教师以问题驱动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答疑解惑,澄清疑难问题。

3.教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关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图11 启发式教学法


12  案例教学法

13  小组讨论法

图14 课堂提问法


15 亲和力教学法

16  问题链教学法


17  深度解读:辽宁抗战



图18 教师课中随堂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图19 教师课中检测问题链教学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课后拓学

1.教师根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清单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2.课后延伸阶段根据时政内容的变化和学生课堂反馈调整教学安排,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专题活动设置。

3.课后延伸阶段通过微课、微电影、论文竞赛、红色基地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拓宽“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途径和视角,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与兴趣度,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提升课程实效。


20 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图21 教师学在习通布置课后作业

22 教师批改作业 辅导答疑

23 课内实践教学展示(课后拓展)


五、创新课程改革成效

《概论》课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课程教学团队,不论在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年龄梯度上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已连续完成5届不同主题的知识竞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成果,也一改过去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走过场”凑学分现象,逐步建立并完善“一课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极大增强了《概论》课的理论引领性、实践贴近性和情感感染力。

思政课教学改革历来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及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共举办思政大讲堂25期,时政沙龙30期。

2019年,《概论》课实践教学获批为沈阳市教科工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并荣获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0年5月,“互联网+”背景下问题链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探究与实践,获批校重点教改课题并顺利结题。

2022年5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一流B类课程,并顺利结题。

202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辽宁省一流课程申报工作,202316日,辽宁省教育厅下发认定文件通知,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优计划”系列活动通知》(辽委教{2022}15)要求,认定包括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内的20门课程为2022省级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

202311月,基于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推进“2633”育人模式探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获批2023年度校教改课题。

2024年6月,“省一流课程建设中问题链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探究与实践”,获批2023年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24年8月,微课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概论”课为例,获批2024年度校级重点教改课题等。

到目前为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已完成微课录制并在超星学习通平台自建课程供我校师生学习,积极在学银在线等平台上线和推广。


图24 超星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教师风采


图25 学校一流课程校内展板


学校荣获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奖。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先后荣获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荣获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精品课件”奖2项,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精品教案”奖2项,共荣获各类省市级比赛奖30余项。

课程团队在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辽宁省第三届高校思政课情景微电影大赛荣获特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奖,2020年指导学生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辽宁省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荣获辽宁省学术竞赛一等奖,课题组指导教师2人荣获辽宁省优秀指导教师,近年来,课程团队指导学生参加的省市级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奖项20余项。


26  教学团队获奖成果及指导教师获奖


六、创新型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辽宁省教育厅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评选工作,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从而发挥其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省一流课程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以此为抓手,乘势而上,充分发挥《概论》课在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深化《概论》课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省一流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更深入推进课程改革,2023年5、6月,《概论》课教学团队先后有两名教师分别参加了首期ISW和FACULTY研修班,通过三天密集体验式学习感受颇深,对教学理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之后的教学中自觉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新模式,在教学团队中积极推广,初步尝试有了新的喜悦。2024年春季学期,《概论》课,学生评课满意度优秀;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学团队教师,学生评教平均得分93.4分。我们深知,教学改革还要走很长的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还需要与《概论》课“一课五结合”教学体系深度融合,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教师授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打牢理论功底,坚持常态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概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第二、教师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殆。发挥团队优势,有计划开展课题集体攻关,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第三、推进“课程质量工程”建设,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督导听课制度,进一步完善“一课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第四、继续推进教学法改革,完善问题链教学法和引入激情教学法。充分运用网上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

总之,《概论》课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积极营造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氛围,不断将教师教学核心素养培训理念和成果融入教学实践,思政课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达到育人实效。












上一条:姜丽颖

下一条:王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