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怡,女,中共党员,土木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主要从事道路行业教学科研相关工作。主讲课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等。主持和参与省级、校级教研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参与FACULTY教师教学核心素养训练营,录制微课获第二十七届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教育微课一等奖。
一、创新型课程概况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教育方向限选课,面向本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课程主要任务是以公路为例,着重研究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及有关施工机械的选择与应用,掌握路基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病害处治及质量检测评定。课程具有知识点学科专业性强、知识内容多课程交叉、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等特点。

图1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施工技术》
二、创新型课程改革的背景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知识点内容多、概念理论性知识交叉,课堂学时不足,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薄弱,通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混合式+BOPPPS”重构教学设计,创建GPBL教学模式,提高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效果。

图2 创新型课程改革背景及思路
三、创新型课程改革的思路
为了扩展学习时间空间,提高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性,课程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构教学过程。

图3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性课程改革思路
四、创新型课程改革具体实施举措
(一)课前
(1)首先通过学习通章节任务点,嵌入慕课、微课、动画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
(2)布置分组专题汇报,学生在课前对汇报内容进行文献收集查阅、讨论。

图4 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图5 学生课下进行分组讨论
(二)课中
(1)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案例为驱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2)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演示;
(3)针对专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汇报及组间互评。

图6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界面

图7 组织学生分组汇报
(三)课后
根据不同章节教学设计,通过测试、课后作业、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知识内化和扩展。

图8 课后测试

图9 开展专题讨论
五、创新型课程改革成效
(1)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和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良好,2023年秋季学期《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堂荣获“标杆课堂”称号。
(2)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受到实习单位的高度认可,鉴定意见良好,顺利获得实训证书。2019届-2022届共顺利培养道桥专业毕业生200余人,其中大多数学生从事道桥专业相关就业岗位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生企业调研反馈良好。
六、创新型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1)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课程学习过程相对容易,说明课程讲授内容偏简单,合理设置课程难易度,使课程更具挑战性,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对知识更加延伸。
(2)在进行分组讨论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支持不够积极,导致分组讨论的结果和预想有出入,应进一步给予支持和指导,适时给予干预,提供学习资源等。